仿古戏楼是神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所谓“无戏楼则庙貌不称,无戏楼则观瞻不雅”,我国曾出现过处处有神庙、有神庙必有戏楼的现象。即使清中叶之后以酒馆戏园、茶楼戏园为代表的专门化、封闭性戏院渐渐兴盛,城市乡村的庙台广场仍占很大比重。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宗祠戏楼、宫廷戏楼、私宅戏楼、会馆戏楼、茶园酒馆戏楼等相比,神庙戏楼出现早,也分布广。
古代神庙戏楼的发展演变基本遵循的脉络是:由高出平地、上无顶盖的露台(主要在宋金时期),到上加顶盖可四面围观的舞厅(宋金时期),再到由四面观—三面观—一面观的舞庭(厅)、乐厅(金元时期),进而发展到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神庙戏台、戏楼;建筑格局由金元时期的一间,到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开间以及后来的五开间,到明清时期“双幢竖联式”(前台与后台为两座建筑,前后连为一体)、“三幢并联式”(戏台两侧再建耳房)、“台口前突式”(双幢并联式变体,前台变窄)、山门舞楼等。
河北若艺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1340322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