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模具行业确实已有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资企业蓬勃发展,使我国模具生产规模和产品水平有了一个很快的发展;非国有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使我国模具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水平也有较快提高。在港资、台资及外资特别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随着机械、电子、轻工、建材、通讯及办公设备等企业的兴起,用于企业内部配套的自产自用模具生产也随之大量发展。因为管廊模具需要制作成很多种形状,所以在制作时就需要将钢板剪切为各种形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便可以完成制作。钢板对保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保存时就不需要进行太严格的控制保存环境就可以,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方便了施工方的制作。
这一部分模具生产规模约有300至500亿元。全国模具生产总规模,2005年已超过600亿元。据模具专家罗百辉分析,模具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在高于年均15%以上的速度上高位运行,十一五期间模具生产总量每年大约都会有100至200亿元的增量,目前全国(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模具生产的总规模已达约1000亿元左右。如果按平均每年150亿元增量,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大致为1:1,投入之中约有60%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来计算,则平均每年约会有90亿元用于购置各种设备。
这就是模具行业中设备场的一个概算。虽然这一设备场与机床工业总规模相比只占不大的比例,但也不能说很小了,不应该被忽视。即使把外资企业主要用外国设备这一块去掉,留给国内机床行业的也起码还会有每年60亿元左右的设备场。如果国内设备水平和服务具有竞争能力,外资企业也是愿意选购价廉物美的国内设备的。因此,如果机床行业能把握好这一块场,十一五期间这300亿元左右的场用庞大两字来形容也不为过。
模具行业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与其他机械加工相比,模具加工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是:1.大多数模具需要在实芯金属模块上加工出形状复杂的空间曲面,随着模具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模块重量也将越来越大,现在有的已达几十吨;2.大多数模具外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很少有窄长形的,主要加工量集中在凹模和凸模上;3.随着模具制品要求越来越精密、复杂,对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许多模具的加工精度已达1~2,不久将很快发展为小于1;4.随着用户对模具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模具加工就要满足高效、快速,且有一定柔性和长时间满负荷不停顿运行等要求。
根据上述4条特殊性,就对模具加工设备提出了如下一些基本要求:1.机床要有好的刚性和与模块重量相适应的大承载能力;2.工作台面尺寸要与模具外形尺寸相适应,宜于长方形或正方形及圆形,不宜窄长,而高度方向及其行程却要求有较大空间;3.要有高的精度及精度保持性;4.要能快速高效地去除余量,且有很高的可靠性,以保持连续长久满负荷运行;5.为适应复杂的空间曲面加工,且有大量的加工量,因此要求机床能多轴联动,且配有大信息容量的数控系统。
上面只提出了一些大多数模具加工对设备的基本要求,此外尚有不少特殊要求。例如加工塑料的机床就要求有更高的速度,但由于切削力小,为降低成本,机床可采用轻型结构;试模用的研配压机则不要求其高效快速,但要求有反转动能以便修模;某些简单工序的大量重复加工可用专机等等。同时,复合加工、柔性加工和在线检测也是模具加工的要求。
国产模具设备竞争力分析
目前,国内机床行业所生产的国产设备,除了少数高档设备国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一时还难以满足之外,大部分是国内技术和能力能够满足,却因为机床行业未重视模具行业这一块场和对模具加工一些特殊要求缺乏认真分析研究所致。
其主要表现是:1.产品未针对模具行业特殊要求进行开发,主体结构不能很好适应模具加工,包括工作台尺寸及承重、机床的刚性及稳定性、长时间满负荷运转的可靠性、高速高效高精度及大余量空间曲面加工等;2.设备上的许多零部件、配套件质量不过关,尤其是某些电子元器件、某些机械零部件和数控系统等;3.由于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原因,包括装配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在内,特别是售后服务跟不上,致使模具企业轻易不敢选用国产设备。